10月13日,河南聖蒂思木業有限公司門廠裡的UV生產線上,一塊木板經過壓板、沖龍骨、打磨等多道工序后已基本成型,房愛霞和其他員工齊聲喊著,把門板從生產線上抬下來。
房愛霞是龍泉鄉蔡庄村人,離聖蒂思門廠隻有兩公裡多的距離。去年這個時候,她來到這裡上班“我原來最遠跑到廣州打工,這兩年在家帶孫子,也沒法出遠門。現在鎮上有了門廠,在家附近就能上班,1個月可以掙3000元。”房愛霞說,在家附近找到合適的工作,以前想也不敢想。
龍泉鄉是省級扶貧開發重點鄉,是全縣唯一不通省道的鄉鎮。 交通閉塞,怎麼發展經濟、帶領群眾致富?2015年10月,龍泉鄉放開政策,主動出擊,開展親情招商,利用親情、友情、鄉情來激發鄉土人才回鄉創業的熱情,以此帶動當地經濟發展。
龍泉鄉政府在項目考察中發現,僅在鄭州開門廠的龍泉籍老板就有300多人,從業人員達萬余人。根據這一現狀,該鄉開始在當地著手打造門業返鄉創業園,吸引鄉土人才回歸。
河南聖蒂思木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小闖第一個響應鄉裡號召,回鄉建起了門廠。“感受到來自家鄉政府的熱情,我把鄭州的門廠‘搬’回了老家。鄉裡還給園區免費修了道路、接通水電,在家鄉創業比在外面干舒心多了,壓力也小。”李小闖說,“原來園區就我1家門廠,現在已發展到11家了,全鄉有22家。”
門廠多了,就業崗位也多了。
李小闖說:“像房愛霞這樣的員工,廠裡還有80多人,用工量大時能達150人,稍有點技術的員工的工資每月能拿到4500元以上。”
經過幾年的發展,門業返鄉創業園總投資超過2億元,年產值達2.5億元,園區已吸納安置農村剩余勞動力1500余人。如今,園區內還成立了扶貧基地,可為貧困戶安排崗位130多個,每人每年可增收近4000元。
龍泉門業返鄉創業園只是葉縣外出務工返鄉創業的一個縮影。
“我們把農民工返鄉創業納入到招商引資范圍,寬鬆的政策吸引了一大批‘掙了票子、探了路子、換了腦子’的人員返鄉創業。”葉縣人社局局長朱春生介紹說。
為了吸引更多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,河南在財政、用地、稅費、金融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鼓勵支持返鄉下鄉創業的優惠政策。葉縣總人口近90萬,其中,農村16歲以上勞動力47萬,累計轉移就業27萬,是典型的人口大縣、農業大縣、勞動力資源大縣、勞務輸出大縣。趁著政策的東風,葉縣積極推動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,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開辟了新途徑。真正實現從“輸出一人、致富一家”的“加法”效應,向“一人創業、致富一方”的“乘法”效應轉變。
而韓群山就是眾多受益者之一。1996年返鄉創業的韓群山在建起了一家農機具配件加工坊,隨著發展壯大與重慶隆鑫集團合作,開始生產三輪摩托車。可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,企業經營出現了問題。隆鑫集團想控股合作,但是韓群山感覺自己平時當老板花錢、做決定更方便,不願意這樣合作。
為了打破這種小作坊式的生產方式,為企業長遠發展著想,葉縣政府領導多次出面曉之以理、動之以情地進行說服 工作,同時又做隆鑫集團的工作,最后雙方合作成功,河南隆鑫機車有限公司作為隆鑫通用公司的一部分資產於2012年8月份上市。通過市場資源整合及有效融資,現已發展壯大為全國三輪機車行業唯一一家上市公司。目前該公司有員工1200多名,比疫情前增加了200多人,1-6月份各項經營指標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5%,產銷量位居行業前三、河南省第一。被省人社廳認定為省級轉移就業扶貧基地。
此外,為讓返鄉創業者留得住、站得穩,葉縣不斷優化創業環境,做好“加減乘除法”。
做好“加法”為創業添動能。研究出台進一步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的24條硬核舉措,縣財政每年拿出2000萬元扶持資金,為返鄉創業人員釋放創業補貼、金融支持、稅費減免、示范帶動等政策紅利,累計籌集擔保基金2716萬元,發放小額擔保貸款7749人次7.04億元,帶動2.3萬人就業﹔做好“減法”,為創業減負擔。全面實施“減、免、降、補”等政策,減輕創業企業負擔。累計免征中小微企業職工養老、失業、工傷保險單位繳費418家4643萬元,發放一般穩崗補貼44家115.5萬元、應急穩崗補貼377.6萬元,發放村級集體經濟標准化廠房補貼55.4萬元﹔做好“乘法”,為企業增效應。鼓勵引導返鄉人員開辦勞動密集型企業,實現一人創業、數人就業。2020年以來,新增返鄉創業3852人,創辦經營實體2516個,帶動就業8925人﹔做好“除法”,為創業簡流程。設立人社服務大廳提供“一站式”服務,整合辦事流程,實現“一窗受理”,提高辦事效率。將返鄉下鄉創業農民工社會保險關系轉移、登記、繳費等方面納入公共服務范圍,解除返鄉創業人員后顧之憂。
截至9月底,葉縣城鎮新增就業5921人,完成全年目標的120%﹔失業人員再就業1242人,完成全年目標的111%﹔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297人,完成全年目標的115%﹔農村勞動力新增轉移就業3127人,完成全年目標的92%﹔發放創業擔保貸款5060萬,完成全年目標的101%﹔農民工返鄉下鄉創業2786人,帶動就業10191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