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辰在线11月29日讯(长沙晚报记者 李万寅 唐薇频 李广军)初冬的宁乡,满目深绿。从县城出发,车行玉煤大道,仅15分钟光景,便来到了昔日远近闻名的百年煤城——煤炭坝。放眼望去,两厢成片的蓝色厂房隐在绿意丛中;“一门心思做好门”、“铸造精品家装门”……招牌林立,蔚为壮观。这无疑在提示我们:这是一个有着不小规模的门业基地。
跨进基地厂房,老板王海峰迎上前来。
问:煤炭坝还产煤吗?
答:煤炭坝现在不产煤了,生产的是门。以前是湘中煤都,现在要做湘中门都。
……
因煤而兴
我们的第一站便来到已经废弃的竹山塘煤矿,但见一块巨大的钢筋混凝土对主井进行了永久性封闭,封条上“2014年12月14日封”的字样十分醒目,矿区人去楼空,杂草丛生,办公楼斑驳的墙壁上随处可见“高高兴兴上班 平平安安回家”等标语,让人遥想当年的繁忙场景。
煤炭坝境内煤炭资源丰富。据说,村民最初于此处一水坝内发现有煤,故得名“煤炭坝”,对煤的开采按志书记载始于明朝。这里,不仅有当年全国煤炭百强企业坝能公司(长沙矿业集团前身),而且有全省最大的乡镇煤矿。所产烟煤因发热量高、灰分低等优点,行销湘鄂、两广及江浙地区,素有“霸煤”之称。
煤炭坝镇副镇长袁国命在这里工作近20年了。在他的印象中,煤矿红火的日子,每天拉煤的货车在矿区外排起长队,一直延续到镇上集市和道路上。而兴旺的煤炭工业也直接带动了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5万多人的煤炭坝镇俨然一个小县城,坝能公司有招待所、俱乐部、子弟学校、医院、车队,镇上有宾馆、酒楼、KTV、舞厅、网吧等休闲娱乐场所上百家,“湘中煤都”煤炭坝名扬三湘。
彼时,煤炭坝成了富裕的乐土,遍地财富跟遍地煤灰一样厚。矿老板们每天只需干两件事:别出事故,别数错钱。在津津乐道于煤城的繁荣时,煤炭坝矿工们还有一个光荣的集体回忆:夏季是长沙的用电高峰期,2009年、2010年,煤炭坝积极响应调煤保电号召,工人们夜以继日开采,短短半个月调了十几万吨电煤低价供应,为长沙的用电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。
宁乡县经信局副局长李小明说,煤炭坝曾经的兴盛,正是宁乡煤炭产业的缩影。宁乡煤炭开采已有三百多年历史,是全省产煤大县之一,鼎盛时期有大小煤矿四五十家,产能过百万吨,财税贡献率一度达到全县财税收入的三分之一。
因煤而困
时移世易,近年来,煤炭价格持续走低,煤炭产业遭遇严冬,因煤而兴的煤炭坝开始因煤而困。大部分企业规模小,市场占有率低;劳动生产率低,安全事故居高不下;采出率低,煤炭资源浪费严重;持续发展能力不足,资源枯竭矿井不断增多。
工矿城镇的勃兴,往往伴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。过度开采引发地表塌陷等问题,造成农田、水利、道路、房屋等损毁。“吃祖宗饭,造子孙孽。过去,人们提起煤炭坝的印象是黑乎乎、灰蒙蒙、脏兮兮!”当地一位上了年纪的村民感慨,“那个时候,煤炭坝就是‘一城煤灰半城土’,看不出其他颜色。”
资源逐步枯竭、安全条件变差,淘汰落后产能、实现产业转型势在必行。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倒逼下,2014年11月20日,号称“三湘第一煤”的煤炭坝煤矿退出历史舞台。
宁乡全县小煤矿整体退出步伐也强力推进。“从表面看,小煤矿带来了一些税费,产生了一些效益。但从深层次看,这些小煤矿安全隐患重重,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,严重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,我们必须痛下决心,坚决不要这黑色的GDP!”去年10月,宁乡县委副书记、县长周辉在全县关闭小煤窑动员会上的一席话,让与会人员形成共识,坚定了“壮士断腕”的决心。
其实,宁乡县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就开始逐步压缩煤矿产业,到2013年仅剩12家,2014年继续关停退出10家。今年9月底,通过数十次对煤矿法人进行规劝引导,最后两家煤矿自愿申请关闭退出。
至此,宁乡县煤矿全部关闭到位,实现了全县煤炭行业的整体退出,宁乡三百年采煤史彻底终结。
转型之路
煤炭产业没了,煤矿工人和他们的家属何以立业?煤炭坝何以立镇?
“要让产业从‘地下’走到‘地上’,从地下挖钱变成地上种钱!”在下决心推进煤炭产业整体退出的同时,宁乡县委、县政府,煤炭坝镇提前谋划煤城转型之路。
从长沙沿长张高速公路开车往西15分钟可到达宁乡县,从宁乡县走玉煤大道抵达煤炭坝镇,同样是15分钟。而在两年前,从宁乡县城到煤炭坝,还得花上40分钟。
在煤炭坝镇党委书记王春林眼中,玉煤大道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煤炭坝的转型之路。玉煤大道的修建,改变了煤炭坝的交通区位。湖南家美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海峰,最终接受“五顾茅庐”的王春林之邀,成为第一家落户煤炭坝的门业公司。如今,家美门业月产值已达1200万元。在王海峰的示范带动下,60多家门业公司集聚在玉煤大道两厢,撑起煤炭坝人的“湘中门都”新型产业梦。
当然,煤炭坝的转型之路远非修一条路这么简单。刚开始,煤炭坝镇走的是“黑色”产业向“彩色”产业转移的路子,着力于烟花、新材料、机械制造、电子科技等产业,虽有所成但效果不理想。
“锁定门业,发展门业!”通过多次调研并到黎托与80多家有外迁意向的门厂对接后,王春林向县委、县政府汇报,门业生产在湖南省内乃至中部地区都缺乏大型专业基地,市场需求巨大,具有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,得到了肯定。2013年10月,县委、县政府为煤炭坝确立了专门的“门业集中区”——园区以玉煤大道为轴,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,主要产业为门业及其配套产业。
“真正做到了招商时的承诺——围墙内的事企业管,围墙外的事政府管!”说起煤炭坝的投资环境,门业老板们赞不绝口:矛盾和纠纷镇村两级第一时间出面解决;手续办理全部代办送上门;园区附近建起758套公租房,为企业的外来员工解除了后顾之忧;投资2亿元、建设占地100亩的煤炭坝物流园……目前,煤炭坝已有60多家门业企业入驻,年底将达到80多家,明年有望突破100家,煤炭坝镇就此成为湖南最大的门业基地。
“煤老板们洗净后换上了白领,居然也能玩互联网+!”在外来老板们大展身手时,煤炭坝本地煤老板也纷纷念起“转型经”。从20岁起就在乡镇煤矿当矿长、后来又承包了贺家桥煤矿的贺凯良,成为第一个吃“转型螃蟹”的煤老板。早在2006年,他就与人合资创办了花炮厂;2011年,他又投资3000万元建起了第二个地面企业——三彩油墨,公司近百名员工都是当地人,大部分曾是矿工。
由“黑”变绿
产业转型之路越走越宽之时,煤炭坝镇还起了“生态债”。基本农田整理、采煤塌陷区治理、美丽乡村建设同步推进。
破败荒芜的塌陷区,挖湖引水造景,300亩水面的月芽湖公园,由7个互相连通的湖泊组成,波光粼粼;白石寺广场和新煤城广场,成了历史文化展览和群众休闲活动场所;玉煤大道和煤城大道保持原有自然风景,两厢进行绿化、亮化……
“环境变好了,搬出去的老矿工都搬回来住了!”家有三代矿工的煤炭坝镇煤城社区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王彬说,现在的煤炭坝,天是蓝的,山是绿的,路是干净的,集镇是繁华的。市、县各级政府都很重视民生改善。王彬一家曾挤在20平方米的工矿筒子楼里,现在其父母住进了煤矿沉陷区治理项目白马安置小区110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,自己也在矿区棚户改造项目和谐家园有了一套80平方米的住房。
门业企业的纷纷入驻,也让煤炭坝人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。今年2月,煤炭坝首次举办大型人才招聘会,2000多名当地群众在园区内找到岗位。“现在每个月能拿4000元左右,比以前在煤矿工作收入不会少,而且环境好、又安全。”从矿井走上来、在一家门业公司找到工作的袁明军说。
从资源依赖型产业走出来,环境由“黑”变“绿”了,煤炭坝人却并未遗忘曾经的矿井。“我们打算在矿区建设一个矿山地质公园,项目年底就会动工。”王春林告诉记者,百年煤城有很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景观、建筑、设备和设施,煤炭坝将对其进行保护、发掘,打造意蕴深厚的休闲旅游观光产业。
今年宁乡县美丽乡村建设首轮观摩活动中,煤炭坝镇棤树村青山组美丽屋场成为第一个观摩点。看到这里家家户户门前干净整洁,所到之处绿意满目、移步皆景,宁乡经开区党工委书记、宁乡县委书记谭小平深有感触地说:“煤炭坝镇再造环境,由黑变绿,游客乐意来这里的村落游玩,休闲旅游就可以搞活。”